您好,欢迎进入南充分平台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生产制造物流

纺织行业呈现压力 中小纺企如何突围 来源:世界工厂纺织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11-11 浏览数:7

据报道,吴江、重庆数百家纺织厂停产;广交会纺织服装订单回暖乏力;纺织从业者“跳槽频、招工难”现象突出。这一连串国内纺织行业生存困境令国内一众中小企业如履薄冰。

近两年以来,面对市场不景气和行业洗牌,纺织中小企业日渐面临三大压力拷问——原料成本波动、人工成本高企以及需应对转型不确定风险。

“国内大型纺织企业毛利率可达15%-20%,而中小企业受制于其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因素,毛利水平只有3%-5%。工厂关停倒闭的情况很多,尤其那些产品线单一的企业压力就更为巨大。”鲁泰总经理助理张建祥向记者透露。

为寻找出路,不少纺织中小企业被大型企业整合兼并或转为其代工生产,而海外竞争者的冲击则进一步加速了行业洗牌。对此,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表示,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泰国对我国纺织业造成了剧烈冲击,其人工和原材料成本都更为低廉,存在较大价格优势。

转型突围

面对困境惟有主动转型,为了不被挤出行业或被兼并,中小企业唯有主动转型。近年来,在各省市相关部门的促动之下,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意见也轮番出台,自上而下的转型动力正在迅速形成。

然而即便如此,大势趋好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转型扶持力度也差别颇大。

张建祥指出,“地区性上下游合作的整合极为关键。现阶段像华东地区的常州、南通就做了不少这样的工作,但北方和中西部企业似乎不太注重整合,今年重庆很多织布厂就因为这一原因纷纷关停。中小型纺织企业只是建立价格上的共识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最终做到协作共赢。小而全的产业格局并不利于行业发展的,经过迟早到来的行业洗牌,最终会形成几个大的区域平台和企业平台,背后有持续的引导和推动将会事半功倍。”

“目前国内全部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约有五万多家,其中上万家属于中小企业规模。这些体量的企业更应利用本地优势去生产特色化的产品,比如在纺纱环节就应当更多去聚焦做功能性的、特种特质的纺纱,瞄准寻找那些大企业不容易做或战略上选择放弃的产品,走向差异化和品质竞争。”张建祥进一步指出。

不仅如此,中小企业转型往往需要前期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研发设计,这些资本消耗型的定位向来更是大企业能够承担的“游戏法则”,无法全面升级技术设备的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集中投入一两个产品项目。

也正是因为把升级重心“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中,其避险能力也就大大降低。

卢志广向记者表示,中小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公司一方面希望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但另一方面,产品下游终端方面不一定会买账,研发项目的确定一定程度上等于是在押宝赌注。“因而在前期立项的考察信息至关重要,能否做到对流行趋势等因素的预期判断将很大程度上左右最终投资回报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地区的人工成本优势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风云变幻也使得不少纺织企业及时调整了出口内销的占比,减少中间贸易商环节以求利润最大化。“大多数纺织企业外销的份额都在减少,出口内销比例基本在一比三左右。

其纷纷转向内销的大潮也大规模加剧了内销竞争。”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原来出口市场多是欧美、东南亚,而现在印度及其他亚洲市场、南美市场正在积极开拓。总体出口量也许变少了,但出口价值已略有上升。”

上一篇:国内装备制造业进军印度开拓起重机市场 下一篇:户外服装业增长快速 吸引大量资本